摩臣2平台

摩臣2平台網站xml地圖

高職和高專學生培養模式🖖🏿、實習與就業間關系的淺析

時間:2009-09-16瀏覽:1480

周財寶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專科教育在發展過程中趨於融合,逐步將普通高專過渡到高職教育🙎🏿‍♂️,但由於人們對高等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同,在辦學的過程中帶有較強的認識慣性,因而有必要對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定位作個較為完整、清晰的分析♖,以澄清高職教育與高專教育的異同,以求更為主動地進行現實的高職辦學實踐。
  一😶、高職與高專學生培養模式的異同
  1🚨、培養目標不同
  高職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階段🏕,在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將大學教育定級為“5”,其中把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的教育的級別定為“5A”,而把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定級為“5B”🧙🏿。並且在此國際教育分類標準中,高等專科教育已不再存在。在我國近期的教育相關政策與法規中🧑‍🏫,也已經淡化了高職、高專區別,有“二教統籌”的趨勢。因而在此關於高專與高職的培養目標的比較是源於原先的高專地位與作用的規定性。
高專是指高等教育的專科層次,以區別於中專、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而高職在中國是一個新的教育類型,它是有別於“學術型”🪧、“工程型”教育的一種職業特征明顯的“技術型”教育。
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適應生產需要的獲得工程師初步訓練的高級工程應用型人才,它針對的某種職業崗位的可能範圍,培養的是工程型人才👰🏽‍♀️,是所謂的“通才”。
高職培養的是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職業技術能力,並在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是技術師或智能型操作人員,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是所謂的“專才”。
  2、培養模式不同
  高專以學科為依據🎗☺️,強調基礎的寬廣🃏、紮實🐗,以獲得較寬的職業能力與較強的競爭力,因而註重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培養綜合應用能力🫴🏼🦈。
高職教育針對職業需求,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註重職業技能要求的標準化、系列化ℹ️、規範化。
  3🐧、課程設置不同
  高專強調以學科為本位👨🏻‍🚒〽️,強調寬口徑,通用性,側重理論思維,強調基礎理論的紮實,體現學科體系的完整性☠️🧺。高職強調以能力為本位,以提高職業素質為目的,課程設置註重以職業需要為主線,可根據社會對職業的新要求調整課程,甚至可采用模塊化結構菜單式教學,將教學課程及內容與能力一一對應🏄🏼,將課程教學轉化為能力的培養。
  4🤶👨🏻‍🍳、實踐訓練方式不同
  高專的實踐訓練主要是在實驗室進行驗證性實驗,然後在畢業前到有關生產和實際當中進行畢業實習,真正到單位💧、到崗位的實踐訓練僅為2-3個月。而高職的實踐訓練內容應該包括:驗證性實驗,通用技能訓練、配合專業的崗位模擬、實際操作訓練等,其深入到崗位的實踐訓練時間可以是7-12個月🌧。
  5⛹🏿🏅、就業方式不同
  高專、高職學生的就業方式都是雙向選擇式的。但是在雙向選擇的程度上兩者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高專學生往往是到畢業前夕才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等到畢業後才到用人單位報到工作,雙方互相了解的程度不深🐭,單位在學生報到前沒能有較為充分的考察,雙方的選擇較為盲目,違約率高💆🏽、穩定性差。高職學生由於參加實踐訓練的時間較長🧡,可以為7~12個月,學生與單位可以進行較長時間的互相考察與適應。在此基礎上的雙向選擇是更為成熟而理性的,對單位來說可以選擇更為符合單位需要的人才⛴,簽協的成功率高🤦🏼‍♀️🧙🏽‍♀️、穩定性強⏯。
  鑒於對高專👨‍👧‍👧、高職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的上述分析,現對我院高職學生的實習實訓工作提出如下改革的設想,以引發思考🏦🙎🏼‍♂️,共同探索高職的辦學之路🏧。
  二、關於改革的目標
在培養目標上,應強調理論夠用,通過強化技能訓練培養適合現代企業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在培養的模式上,逐步向“2+1”模式過渡,即:兩年的基礎課學習❤️‍🌭,一年的技能培訓和對技能的訓練。
  三、關於實習或實訓的幾種模式
  在以理工科為主的專業中◾️,開展“2+1”模式,即↩️:大一、大二課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大三進入企業進行技能培養和技能訓練;偏文科的專業,以“2.3+0.7”的模式進行,即大一、二4️⃣,大三年級第一學期的上半學期進行課堂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大三第一學期的後半學期進入企業進行技能培養和技能訓練;外語專業類👳,以“2.5+0.5”的模式進行,即大一、二,大三上學期進行課堂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大三下進入企業進行技能培養和技能訓練;還可嘗試菜單式的培訓模式,即大三學年進入企業邊實習邊學習👩‍👩‍👧‍👦♿,根據企業需要反饋來的信息開設某些相應課程,可由企業🤏🏽、摩臣2共同進行“拼盤式”的授課,尤其歡迎企業的老總們和工程技術人員來我院 學生上課或開設專題講座🔣,加強校企合作。
  四、加強專業教師參與學生實習的指導與管理
  以前學生在實習中,專業教師專能深入到學生的實習單位💮、崗位。一來失去了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的機會;二來沒能以此來開拓教師的專業眼界,尋找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根據創建上海市“示範性”高職的要求,應該有10%的專業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實習與企業的科研等工作中🟧,因而提出我院的專業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實習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與管理,並積極創造條件參與企業的科研活動,促進“產學研”🎣🥏。
  五📖、積極探索,促進學生實習與就業聯系起來的改革模式
  (1)“2+0.5+0.5”的培養模式👩🏽‍⚖️,即兩年基礎理論課完成後,大三到企業裏實習,經過半年的企業實習,促進相互了解與適應後🏊🏼‍♀️🧏🏻‍♂️,爭取簽訂就業協議,然後再回到摩臣2👩🏻‍🚒,根據實習的情況和企業的需要,選擇適當的課程開展半年的學習👨‍👩‍👧‍👧🚶🏻‍➡️,和根據企業的需要,在校企老師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完成畢業作業。對未能與用人單位簽協的學生可以返校繼續學習👰‍♀️,同時進入就業程序,重新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自主擇業。(2)“2+1”未能與的培養模式🗽,即在大三通過半年的實習,互相了解後,進行雙向選擇,若簽定了就業協議🧔🏽‍♂️,該生原則上仍在企業中實習,學生在企業的技術人員帶教下完成畢業作業👩🏽‍🚀,直至畢業。7月份按協議規定如期到企業報到🫘。(3)“2.5+0.5”的培養模式,即根據目前的一些傳統做法,在大三的第二學期,參加到就業市場、實習,就業簽定就業協議。這種將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模式🏙,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用人單位有更多的針對性🙇🏼。
  高職教育是一種新的職業教育形式,在認清了它的定位之後,努力去探尋它的發展方向,有所作為👩🏻‍🦯‍➡️,爭取把摩臣2舉辦成一所為社會歡迎的新型高職院校🚶🏻‍♀️。

摩臣2平台